当前位置:首页  »  政策法规
“敢于担当”的具体内涵是什么?
时间:2018-08-16作者:警视网 阅读:218
话题相关背景

  1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,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全局性重要会议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、内涵丰富、思想深刻,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纲领性文献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按照政治过硬、业务过硬、责任过硬、纪律过硬、作风过硬的要求,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、执法为民、敢于担当、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。他还指出,政法队伍要敢于担当,面对歪风邪气,必须敢于亮剑、坚决斗争,绝不能听之任之;面对急难险重任务,必须豁得出来、顶得上去,绝不能畏缩不前。

  做警察要敢于担当、勇于担当,才能赢取人民群众和社会的认同与信赖,警察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。作为一名警察,“忠诚、为民、公正、廉洁”是党和人民对公安队伍的基本要求,也是公安民警必须自觉坚持的共同价值取向,它集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,诠释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。作为一名人民警察,就要勇于肩负起时代的重任,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捍卫者的神圣使命。一级英模谭纪雄在劫持人质案件中,面对枪口,临危不惧,挺身而出。他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,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,这种职业精神和担当精神多么令人钦佩和感动!

  敢于担当不言小。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行责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多做顺民心、解民忧、惠民生的小事、实事、难事,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安机关执法为民带来的实惠。敢于担当不畏难。坚持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,面对歪风邪气勇于亮剑,既要集中精力破大案要案,严打黑恶势力和严重暴力犯罪,又要破小案,整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案件,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,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!

  敢于担当对于公安民警来说,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。这种职业品质在实际工作中,不光体现在敢于亮剑、敢于斗争、敢于在危急时刻第一个冲上去,更多体现的是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能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、拥护和爱戴。

  公安民警来自于群众、植根于群众、服务于群众,警民关系是血与肉、鱼与水的关系。只有血肉相连,才能生机勃勃;只有鱼水相融,才能充满活力。但是,在现实生活中,极少数民警在做实际工作的时候,存在架子放不下、步子迈不开的现象,不愿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,听取意见不够虚心、解决问题没有耐心,致使群众对他们“敬而远之。”

  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、拥护和爱戴,具备一流的业务素质是必不可少的,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敢于担当的职业素质。这种素质需要每一名公安民警都能够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迈开步子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去,零距离接触,面对面交流,真心与群众交朋友,实实在在了解群众的酸甜苦辣,设身处地体验群众的处境,进而在群众“最盼”上送温暖、“最急”上见真情、“最怨”上化矛盾、“最烦”上解忧愁。只有这样,才能引起群众的感情共鸣,才能实现警民一家亲。

  所以,只有具备敢于担当的职业素质,才能被群众接受,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。

  周恩来总理曾经这样寄语公安机关:国家安危,公安系于一半。这显示了公安机关在维护国家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性。公安机关“敢于担当”的具体内涵是什么?我认为,依法履职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面对难题不畏惧、不推脱,主动迎难而上,为民排忧解难践行了公安职责,这是敢于担当;在急难险重的情况下,第一时间挺身而出、毫不退缩,甚至面对群众的误解和谩骂也毫无怨言,敢于直面困难并全力解决,这也是敢于担当。

  最近在昆明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中,民警面对疯狂砍杀群众的恐怖分子,大喊一句“来砍我”,引来暴徒,用自己的血肉之躯,挡住了砍向无辜群众的屠刀。民警所做的,就是面对群众危难时的履职行为。在生死之际,他们毅然做出了无畏的选择,因为他们肩负使命,此刻需要他们履行公安民警应尽的职责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敢于担当”这4个字,用舍我其谁的精神丰富了“敢于担当”的内涵。

  从“人民警察”这个称谓来看,人民与警察是分不开的。“人民”之所以放在前面,就是要求穿警服的人敢于担当,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着想,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法、热情服务,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、不怕牺牲。

  无论是身处打击违法犯罪的一线,还是在服务群众的普通岗位,其宗旨只有为人民服务。社区民警下辖区走访,宣传法律法规,排查化解矛盾纠纷;户籍民警接受群众咨询,办理户口业务;交警站在马路中央,指挥交通,确保道路安全通畅;刑警深处一线,打击违法犯罪,惩恶扬善。不同警种的公安民警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,面对困难努力克服,保证完成各项任务,这本身就是敢于担当的具体体现。

  如果说各司其职只是警察的本分,那么在群众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就是敢于担当。公安部出台的 “三项纪律”,第一条就是“绝不允许面对群众危难不勇为”,这既是警察履职尽责的神圣使命,也是公安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的庄严承诺。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“有警必接、有险必救、有求必应、有难必帮”,到每一年都有公安民警出现在抢险救援、解危救难的现场中,“勇为”成为新时代民警敢于担当的最好注解。

  在当前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下,人民警察要做到尽职履责、不辱使命,就必须敢于担当。而敢于担当不仅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,还需具备担当的能力。

  勇气是警察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,在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,在人民群众遇到危难时,警察必须挺身而出,将危险留给自己,把安全让给他人。

  在坚定政治信念、严守纪律作风、规范执法服务等方面,敢于担当也是人民警察义不容辞的责任。一身正气、光明磊落,才能经得起考验、耐得住诱惑,才能自觉自愿去履职,才能积极主动地和歪风邪气做斗争。对于一身正气的人民警察来说,敢于担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,没有任何理由。

  必须正视的是,敢于担当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,既不是一时冲动,也不是乱作为。因为人民警察不仅要“敢”,还要能够担当得起,这就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。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战斗力,才能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、顶得上去,来之能战、战之能胜。

  警务活动融入了社会生活的一点一滴,从打黑除恶、抢险救灾到捐款帮扶、户籍管理、社区服务……全国公安民警在参与国家建设的征程中处处有身影、有鲜血、有汗水。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固然可敬,而那严冬酷暑中的交警、走街串户的“片儿警”不也是一种担当吗?

  敢于担当是一种法律职责。打击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艰巨任务和永恒的主题。在当前警力匮乏、任务繁重的形势下,如何向素质要警力、要战斗力,切实担当起维稳重任,是各级公安机关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,也是衡量能否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标准。如果面对危难不敢亮剑、不敢担当,就是没有履行警察的法定职责,就是警察的失职。

  敢于担当需要社会支撑。首先是组织支撑。当前基层民警干工作最大的思想包袱就是怕惹了“麻烦”没人撑腰做主,以至于干起工作来瞻前顾后、畏首畏尾,担心“我担当了,谁担待我”。所以,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支持就是民警的坚强后盾。上级机关和领导要从“挑毛病”转移到“多体贴”,不但鼓励民警敢于执法,而且还要从权益保障、福利待遇、提拔任用上从优待警。其次是制度支撑,民警的顾虑还来自于生活。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,在各类矛盾凸显、社会治安日益尖锐复杂的新形势下,公安民警每天都可能面临着流血牺牲,“身后事”自然就成了公安民警的又一块“心病”。2013年12月31日,由财政部、公安部联合发出的《关于公安民警因公负伤医疗费问题的通知》,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民警的后顾之忧。第三是公众支撑。在当今见义勇为、路边救助者常常成为被讹诈对象的现实情况下,“担当”一词显得有些无奈与脆弱。虽然如此,身为人民警察又有何理由选择视而不见呢?唯有义无反顾、敢于担当,这是时代的召唤、历史的选择。

Copyright·©警视网·All Rights Reserved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京)字第23142号

湘ICP备18016104号   京ICP备2022020137号-1 

湘公网安备43019002000706号 

联系反馈:2917504481@qq.com